申伯
周宣王移封其元舅申伯于谢,建立申国(即南申国),谢人失国以国为姓,而四散在以南阳为中心,一部迁到淮河上、中游一带,近者如今信阳、罗山、汝南、阳夏,远则到今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此期的知名人事:鲁国(今山东)有成大夫谢息;湖南谢沐已成为谢氏聚居点,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即置谢沐县。“迁申于荆”后,谢姓一部份南迁潇水流域,一部份入重庆涪陵。
◆ 2
西南涪陵谢氏和三谢蛮
溯长江三峡而上迁到涪陵的一支,与巴人杂居融合而成著名的涪陵谢氏——【东汉末年,有谢本者请求以丹兴(今四川黔江)、汉葭(今彭水县东)二县设涪陵郡,得到批准】。尔后有三支迁出,西迁至蜀郡(晋初有北迁至陕西渭南者)、东汉南迁至南中地区永昌郡(今云南保山一带)者及东迁黔中“牂牁郡”者。
东迁黔中的谢氏,与散居在黔境的濮人、越人、僚人杂居通婚,成为部落领袖,后演变为汉唐著名的“三谢蛮”。史志人事有:
谢暹
西汉末年牂牁郡功曹谢暹【前22-36年,《华阳国志》P52“牂牁郡,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开。……王莽(8-23年在位)更名牂牁曰同亭,郡不服。……大姓龙、傅、尹、董氏与功曹谢暹保郡,闻汉世祖(刘秀,25-57年在位)在河北,乃远使使由番禺江出,奉贡汉朝。世祖嘉之,号为“义郎”】;
谢恕【永昌元年(322年)牂牁太守,仕东晋,官至抚夷中郎将、宁州刺史,保郡有功,东晋王朝承认其对牂牁的世袭特权,使谢氏在牂牁郡内较长时期处于统治地位】。《旧唐书•南蛮西南蛮》记载:“东谢蛮,其首领谢元深,旣世为酋长,其部落皆尊畏之。谢氏一族,法不育女,自云高姓不可下嫁故也。贞观三年(629年)元深入朝,……以其地为应州,仍拜元深为刺史,隶黔州都督府。又有南谢首领谢强,与西谢邻,共元深俱来朝见,为南寿州刺史,后改为庄州。……牂牁蛮,首领亦姓谢氏。风俗物产,略与东谢同。其首领谢龙羽,大业(605—618年)末据其地,胜兵数万人。武德三年(620年),遣使朝贡,授龙羽牂州刺史,封夜郎郡公。贞观四年(630年)十二月,遣使朝贡。开元十年(722年)闰五月,大酋长谢元齐死,诏立其嫡孙嘉艺袭其官封。宝历元年(825年)十二月,遣使谢良震来朝。”据史料记载,五代十国后期,长期当政矩州的谢氏才被居于西北一带的乌蛮首领主色取代。”
◆ 3
山阴会稽谢氏
汉魏时期,原潇水谢姓的谢夷吾发迹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一带,官至荆州刺史,汉章帝57-88年)时出任巨鹿太守,因“行春乘柴车,从两吏”而被冀州刺史上其“仪序失中,有损国典”,被贬为下邳令,系山阴会稽派谢氏始祖。代表人物有:
夷吾长子谢瑀汉【章帝元和元年(84年)担任御史中丞大夫】;
东汉谢煚【157-225年,尚书郎、徐令;长女为吴大帝孙权皇后的谢夫人;子谢承(182-254年,官至武陵太守,撰有《后汉书》一百三十卷,承子谢崇为扬威将军,次子谢勖为吴郡太守)】;三国吴谢渊(196-257年,官至建武将军,安抚高句丽)、谢斐【173-244年,豫章太守;孙谢秀(东吴翼正都尉);谢沈(至晋康帝时征为太学博士,迁著作郎,有《后汉书》一百二十二卷,今有辑本)】、谢慈(中书郎);东汉下邳谢安(功封平乡侯,食邑三千户)。
◆ 4
中原一带史志人事暨阳夏谢氏
史书上可以查到的谢氏人物有:西汉平帝元始年间中郎将、章乡侯谢殷(湖北荆门人),章陵(今枣阳)东汉名儒谢该;东汉初东海临沂人赤眉军将领谢禄(?-26年);东汉束郡武阳(莘县东南)谢弼(名绅郎中);南阳谢躬(更始中任尚书令);邵陵谢甄(字子微,官至豫章从事);三国宛人谢景(官至豫章太守);东汉九江学者谢曼卿。
迁入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的谢氏后裔谢缵(234—282年)初显头角于曹魏——三国魏(220-265年)典农中郎将(主管屯田),缵公亡故,其子衡公扶柩归葬于阳夏谢家堂村,是史志早期老谱有记的陈郡阳夏谢氏第一人,许多老谱都列之为谢氏一世祖。
缵公之子谢衡(260-312),西晋(265—316年)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为守博士(《晋书》卷二〇《礼志》中),惠帝元康元年(291年)为国子博士(《晋书》卷四〇《贾谧传》),旋迁国子祭酒(《晋书》卷四九《谢鲲传》),元康中擢太子少傅,太安元年(302年)为散骑常侍(《晋书》卷二〇《礼志》中)。继“八王之乱”(301-306年)到“五胡乱华”(304-317年),317年三月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即位,建东晋,改元建武。衡及子谢鲲、谢裒带领北方的谢氏家族一起南下,谢衡寓居会稽始宁而成为东山会稽派始祖,衡长子谢鲲(281-323年)系西晋名士,官至豫章太守(今南昌),被誉为“朝廷之望”,葬建康(今南京),追赠太常;衡次子谢裒(282-346年)南迁后转郡尉(军职),永昌元年(322年)升太常卿,次年担任吏部尚书、万寿子。此后以谢尚、谢安、谢石、谢玄、谢琰为代表,谢氏成为东晋(317-420年)的中流砥柱。东晋及后来的南朝(420-589年)三百余年里,谢氏见诸史册者就有11代上百人,官宦76人,三品以上大员33人。“王谢燕子,传誉千古;淝水之战,震古烁今;大榭小谢,文采风流;乌衣望族,宝树家声。”正是这个辉煌时期的永恒记忆。
谢尚(308—357年),谢鲲之子、谢安从兄。年轻时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于书法,擅长清谈。为人风流,有“镇西妖冶故”之说。历任江州刺史、尚书仆射等职,后进号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州四州。任豫州刺史十二年,使陈郡谢氏得以列为方镇。又于北伐中得到传国玉玺,在牛渚采石制为石磬,为江表钟石之始。升平元年(357年)去世,赠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简。
谢安(320-385年),字安石。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才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简文帝崩后,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八月二十二日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公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谢石(327-389年),字石奴,谢裒第五子,最大功勋是统领谢玄等人为东晋于淝水之战战胜前秦。
谢万(321-361年)字万石,又称谢中郎,谢裒四子;妻太原士族王荃(扬州刺史王述之女)。接替堂兄谢奕为豫州刺史,领导北伐失败而还,被废为庶人。
谢玄(343—388年),字幼度,谢奕之子,具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叔谢安荐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遂从北来民众中招募骁勇之士,训练了一支号为“北府兵”的精锐部队。太元四年(379年),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太元八年(383年),在淝水之战中,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计使秦军后撤致乱,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太元九年(384年),率兵为前锋,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后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与吴兴太守张玄之并称“南北二玄”,为时人所称美。太元十三年(388年)卒,年仅四十六。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
谢灵运(385—433年),人称谢客,谢玄之孙,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创作活动集中在刘宋时代,山水诗派的宗师,代表作有《山居赋》。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谢灵运
谢眺(464—499年),字玄晖。建武二年(495年)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后任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取帝位,谢脁遭诬陷,下狱死。《南齐书》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南朝永明体诗代表作家,与谢灵运并称“二谢”,其为“小谢”。
东晋末年,琅琊郡人孙恩(?―402年,五斗米道道士)海上反乱【隆安三年(399年)-义熙七年(411年)】,吴兴太守谢邈(谢安侄、谢铁长子)、永嘉太守谢逸(不详)、南康公谢明慧(谢石孙),黄门郎谢冲(谢邈弟)、卫将军谢琰(谢安次子)都先后被杀。尤其是谢邈和谢琰两家都是灭门之祸,此后谢邈、谢明慧、谢琰三支都没留下后人。
从晋末到刘宋末近100年间,主要是缵公第六至七代,可考者40人,其中有30人进入仕途,官登一品者1人,七品者2人,其余都在二至七品之间。任职军旅者6人,其中1人出居方镇,所居武职者有:6世谢裕为右卫将军、谢述为左卫将军、谢混为中领军,7世谢晦任卫将军、谢遁任冠军将军、谢弘微任右卫将军,实际领兵者谢混于东晋义熙八年(412年)
◆ 4
中原一带史志人事暨阳夏谢氏
史书上可以查到的谢氏人物有:西汉平帝元始年间中郎将、章乡侯谢殷(湖北荆门人),章陵(今枣阳)东汉名儒谢该;东汉初东海临沂人赤眉军将领谢禄(?-26年);东汉束郡武阳(莘县东南)谢弼(名绅郎中);南阳谢躬(更始中任尚书令);邵陵谢甄(字子微,官至豫章从事);三国宛人谢景(官至豫章太守);东汉九江学者谢曼卿。
迁入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的谢氏后裔谢缵(234—282年)初显头角于曹魏——三国魏(220-265年)典农中郎将(主管屯田),缵公亡故,其子衡公扶柩归葬于阳夏谢家堂村,是史志早期老谱有记的陈郡阳夏谢氏第一人,许多老谱都列之为谢氏一世祖。
缵公之子谢衡(260-312),西晋(265—316年)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为守博士(《晋书》卷二〇《礼志》中),惠帝元康元年(291年)为国子博士(《晋书》卷四〇《贾谧传》),旋迁国子祭酒(《晋书》卷四九《谢鲲传》),元康中擢太子少傅,太安元年(302年)为散骑常侍(《晋书》卷二〇《礼志》中)。继“八王之乱”(301-306年)到“五胡乱华”(304-317年),317年三月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即位,建东晋,改元建武。衡及子谢鲲、谢裒带领北方的谢氏家族一起南下,谢衡寓居会稽始宁而成为东山会稽派始祖,衡长子谢鲲(281-323年)系西晋名士,官至豫章太守(今南昌),被誉为“朝廷之望”,葬建康(今南京),追赠太常;衡次子谢裒(282-346年)南迁后转郡尉(军职),永昌元年(322年)升太常卿,次年担任吏部尚书、万寿子。此后以谢尚、谢安、谢石、谢玄、谢琰为代表,谢氏成为东晋(317-420年)的中流砥柱。东晋及后来的南朝(420-589年)三百余年里,谢氏见诸史册者就有11代上百人,官宦76人,三品以上大员33人。“王谢燕子,传誉千古;淝水之战,震古烁今;大榭小谢,文采风流;乌衣望族,宝树家声。”正是这个辉煌时期的永恒记忆。
谢尚(308—357年),谢鲲之子、谢安从兄。年轻时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于书法,擅长清谈。为人风流,有“镇西妖冶故”之说。历任江州刺史、尚书仆射等职,后进号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州四州。任豫州刺史十二年,使陈郡谢氏得以列为方镇。又于北伐中得到传国玉玺,在牛渚采石制为石磬,为江表钟石之始。升平元年(357年)去世,赠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简。
谢安(320-385年),字安石。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才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简文帝崩后,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八月二十二日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公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谢石(327-389年),字石奴,谢裒第五子,最大功勋是统领谢玄等人为东晋于淝水之战战胜前秦。
谢万(321-361年)字万石,又称谢中郎,谢裒四子;妻太原士族王荃(扬州刺史王述之女)。接替堂兄谢奕为豫州刺史,领导北伐失败而还,被废为庶人。
谢玄(343—388年),字幼度,谢奕之子,具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叔谢安荐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遂从北来民众中招募骁勇之士,训练了一支号为“北府兵”的精锐部队。太元四年(379年),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太元八年(383年),在淝水之战中,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计使秦军后撤致乱,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太元九年(384年),率兵为前锋,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后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与吴兴太守张玄之并称“南北二玄”,为时人所称美。太元十三年(388年)卒,年仅四十六。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
谢灵运(385—433年),人称谢客,谢玄之孙,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创作活动集中在刘宋时代,山水诗派的宗师,代表作有《山居赋》。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二、谢氏再显赵宋朝
隋唐时期(581—907年)显于史志者当属贵州三谢蛮及谢偃(卫州)、谢肇【唐乾符间(874-879年),与父率义兵征蛮,被任为韶州刺史,后升任百胜军防御使。乾符六年(879年)九月十八日封为“金紫光禄丈夫经略处置节度使检讨户部尚书”,赠太傅】等。至于赵宋时,夷吾和谢缵的后裔多在东南或中原地区繁衍播迁,以现行政区划分,遍及浙、豫、闽、赣、湘、川等,六省谢姓约占全国谢姓总人口(40万)的73%,浙江已然跃居首位(约占13.7%)。
富阳谢氏是谢安后,唐末迁入浙江富阳。五代时期,谢懿文任杭州盐官县令,死葬富阳。谢懿文生三子,善继、善述、善寿。善继(字崇礼)长子谢涛(960-1034年,《宋史》记涛为懿文之子)系安公廿九世孙,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官至尚书兵部员外郎、侍御史等职,明道元年(1032年)为太子宾客;次子谢炎效法韩愈、柳宗元文体,与卢稹齐名,人称“卢谢”。“谢家六进士”、“三代五诗人”即出于此:谢涛,淳化三年(992年)中进士;谢炎(963-997年),端拱(988—998年)初进士;谢绛(994-1039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进士甲科;谢景初(1020-1084年),庆历六年(1045年)进士;谢景温(1021—1098年),(1049年)进士;谢景平(1032-1064年),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巨儒为谢氏所作的墓碣、墓铭、神道碑皆出于此。

成肃谢皇后
成肃谢皇后(1132-1204年),名苏芳,据《宋史·列传第二后妃下》载“丹阳人。幼孤,鞠于翟氏,因冒姓焉。及长,被选入宫。宪圣太后以赐普安郡王,封咸安郡夫人。王即位,进婉容。逾年,进贵妃。成恭皇后崩,中宫虚位。淳熙三年(1176年),妃侍帝,过德寿宫,上皇谕以立后意。寻遣张去为传旨,立贵妃为皇后,复姓谢氏。亲属推恩者十人。光宗受禅,上尊号寿成皇后。孝宗崩,尊为皇太后。庆元初,加号惠慈。嘉泰二年(1202年),加慈佑太皇太后。三年崩,谥成肃,攒锜于永阜陵。”谢苏芳协助孝宗恢复岳飞名誉,严惩秦桧家族,造就了“乾淳之治”,绍熙五年(1194年)还主导罢免不孝子光宗,扶立宁宗(1194-1224年在位)。谢、翟二家因此“亲属推恩者十人”成为丹阳名门望族,子孙兴旺,百年后发展为谢家村、翟家村,其招魂墓“珥陵”今已闻名遐迩。其弟谢渊,因而成新贵,授官阶第四十二阶武翼郎(武臣共五十三阶),后授予武臣荣衔“带御器械”,即带刀侍卫。光宗朝时,迁果州团练使。宁宗朝转莱州防御使,提拔为知阁门事、仍然干办皇城司。后官升朝堂“三少”,受玉带之赐,封和国公,嘉定四年(1211年)逝世,赠太保。
台州临海谢深甫(1139-1204年),字子肃,缵公二十九世孙,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右丞相,封鲁国公,卒赠太傅。因谢深甫任右丞相时拥立杨太后有功,杨太后特选其孙女谢道清(1210—1283年)入宫,理宗初封通义郡夫人,宝庆三年(1227年)九月,进贵妃,十二月,册为皇后;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崩,度宗立;咸淳三年(1267年),尊为皇太后,号寿和圣福,进封三代,父渠伯魏王,祖深甫信王,易封卫、鲁,谥惠正;曾祖景之,鲁王;宗族男女各进秩赐封赏赉有差;度宗崩,瀛国公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加封五代。德祐(1276年)二月宋亡后降封寿春郡夫人。深甫有四子-谢采伯、谢渠伯、谢棐伯、谢彙伯,孙辈十五人多因“进封三代”、“宗族男女各进秩赐封赏赉有差”、“进封五代”而显赫于南宋末。
史志名人还有歙州谢泌(950-1012年)、福州谢德权(953—1010年),陈州进士谢文瓘(?-1102年),上蔡先生谢良佐(1050-1103年)、“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谢逸(1068-1113年)和谢薖(1074-1116)兄弟、新喻艮斋先生谢谔(1121-1194年)、监察御史威州谢方叔(1201-1272年)、爱国诗人谢枋得(1226-1289年)、爱国诗人“福安三贤”谢翱(1249—1295年)等等,不一一赘述,诸人背后的家族,在此后的谢氏分播迁徙中都有一定的影响。
族,在此后的谢氏分播迁徙中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明朝时期的谢氏
元代谢姓随蒙古人的占领而隐身,见于《元史》立传者仅资阳谢昌元【1213—1292年,寓居明州,淳佑四年(1244年)进士,仕元后至礼部尚书】、丰州丰县(今属江苏)谢仲温【1223-1302年,历平阳、太原、西京宣抚使湖南(洪湖以南)、淮东宣慰使;其父谢睦欢】、颍昌谢让1246—1311年,至侍御史,追封陈留郡公。祖义,子好古)、 遂宁谢端(1279-1340,至翰林值学士,阶太中大夫)等诸人。在反元斗争中,谢氏再度活跃起来。据《明史》所载就有诸多谢氏族人。
朱元璋大杀的功臣中就有永平侯谢成(?-1394年,濠州人)、云南都指挥司中军都督佥事谢熊;“壬午靖难”中遇难的有河南卫指挥佥事加广威将军谢贵【1335-1399年,字青萍,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区织里镇谢溇)人,头墓在河南内乡,其碑额为“万古佳城”四字;身墓在湖州。为东晋谢安四十世孙,即谢琰、谢峻、谢弘微、谢庄、谢瀹、谢览一脉相传的裔孙】、御使谢升【?-1402年,明黄佐撰《革除遗事》及宋端仪著《立斋闲录》记载,着青州诸城人,遭朱棣处刑诛死;父旺,年七十四,子咬儿,年二十,俱本年十月初二日发金齿卫(今云南保山)编伍;韩氏,年三十九,本年九月二十日送淇国公丘福处,转营奸宿】。
此外有长洲(今江苏苏州)谢徽【字元懿,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寻擢吏部郎中,力辞不拜,归。复起国子助教,卒。博学工诗文,与同邑高启(1336-1373年)齐名。弟恭,字元功,亦能诗。】
上虞人谢肃【字原功,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著《密庵集》。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年)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
福建龙溪人侍讲谢琏【1398-1453年,字重器,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丁未科马愉榜进士第三人】
江西乐安县鳌溪西坑谢绶【(1434-1502年,字维章,号樗庵,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历工部主事、刑部员外郎、郎中、四川省右参议、广西副使、陕西右参政、福建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云南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工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
安徽太平县桃溪(今属浙江温岭市大溪镇)谢铎【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历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南京国子祭酒、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祭酒、死赠“礼部尚书”,谥文肃。】

谢迁
余姚谢迁【1449-1531年,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一年(1475年)状元,历翰林院修撰、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因要求诛杀宦官刘瑾的建议没有被采纳而同刘健辞归。刘瑾伏诛,复谢迁职,辞而不受。嘉靖六年(1527年),明世宗亲自诏令入阁复职,并命令浙江巡抚、按察使敦促,不得已奉命北上,次年三月告老还乡。嘉靖十年(1531年)去世,明世宗特赠太傅衔,谥号文正,葬余姚东山乡伏虎庄(今余姚市临山镇临山村。其弟谢迪官至广东布政使;其子谢丕乡试第一,弘治末进士及第,为弘治十八年探花,官至吏部左侍郎,赠礼部尚书)。
山东临清布衣诗人谢榛【1495-1575年,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为“后七子”之一,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有人推测为奇书《金瓶梅》的作者。】
福建长乐(今福建长乐市东南部)谢杰【?-1605年,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除行人。册封琉球,却其馈。其使入谢,仍以金馈,卒言于朝而返之,琉球国人感其德而建“却金亭”。历两京太常少卿、顺天府尹、南京刑部右侍郎,万历三十三年暴卒。初,杰父教谕廷衮家居老矣,族人假其名逋赋。县令刘禹龙言于御史逮之。杰代讯,几毙。后抚赣,禹龙家居,未尝修隙,时服其量。】
湖北蒲圻人谢有儒,漳州卫指挥佥事谢荣等。
据《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安南陈炜遣其大中大夫谢师言等奉表进阍者十五人赐师言等钞锭”的记载说明已有谢氏迁至安南(今越南)一带者。《南明史·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记载,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的将领和官员有谢贤(任工官),此后入台谢氏络绎不绝,今成台第13大姓。
有明以来六百年间,谢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在粤琼桂、湘赣闽台、湖北大部、浙皖南部、川渝东部,居住了大约60%的谢姓人群。谢氏聚集地有:南阳、唐河、永昌、会稽、下邳、九江、章陵、陈郡、阳夏、康乐、东山、梅县、大埔等。
据当今最新数据,谢姓排在23位。人口过千万,约占全国人口0.79%。粤、赣、湘三省居多,计约占36%;豫、川、闽、皖、鄂、桂、台等七省区依次跟进,计约占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