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9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历史上士族文化最鼎盛最杰出的体现,就是这位乌衣巷内最后的豪门——陈郡谢氏。...
走进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在宝树小学东北侧约160米就看到了中华谢氏故里的牌子。中华谢氏总祠位于南阳市宛城区的东谢营村,大宗祠核心建筑区占地二十亩,获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土【2015】659号文件批准。该项目建设主体是中华谢氏联谊总会,项目具体负责人是浙江著名谢氏企业家谢招修副总会长并由其负责设计招标和施工监管。中华谢氏总祠前门摆上了花盘,彩绘了宝树文化元素。总祠文化苑采用汉代建筑风格,建设内容包括用于供奉中华谢氏系列先祖的正殿,正门殿(前殿),四个角楼,两个凉亭和环殿四周文化展厅,总建筑面积5500平米,附属工程有环祠的姜氏河加宽治理、架桥、修路、建广场、建拦河坝、建功德碑、功德墙……等等旁边立有一个申保寨南阳谢氏会长谢少先写的申保寨来历梁上也雕龙画凤彩绘南阳谢氏宗亲会厅中华谢氏宗亲会谱碟收藏馆谢氏祖地南阳厅中华谢氏联谊总会驻总祠办事处在中华谢氏联谊总会、各地谢氏文化研究会、各地谢氏宗亲会以......
淝水之战前30年,浙江会稽山上。这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暮春时节,出身琅琊王氏的王羲之,领着一众出身名门的亲友和兄弟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办了首次兰亭雅集,日后,历史将因为王羲之的一篇《兰亭序》闻名天下:“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对于这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历史性聚会,主角在当时无疑是以王羲之为首的琅琊王氏族人,在当时,“王与马,共天下”、一度与司马家族共治天下的的琅琊王氏号称天下第一士族,然而历史容易选择性的忽视,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参加这场聚会的另外几位年轻人,这其中,就有将在三十年后的淝水之战(383年)中挽救东晋江山和保卫华夏文明的谢安等陈郡谢氏族人。陈郡谢氏,作为隐藏在《兰亭序》背后的世家大族,即将在这场兰亭雅集之后,冉冉升起于历史的天空。01对于这个东晋后起的士族,在早期,琅琊王氏是看不起陈郡谢......
谢姓,中国古老姓氏之一,其主要来源可追溯到任姓和姜姓。传说来源于谢国,任姓,黄帝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但谢国后人在夏商周时期已经几乎湮灭。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申伯后裔的封地谢邑,属于以国名为氏。现代谢姓公认的始祖就是申伯。此外,还有蒙古族汉化改姓谢姓,满族汉化改为谢姓等等。谢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共有十二大郡望:陈郡、会稽郡、南阳郡、冯翊郡、汝南郡、东郡、彭城郡、九江郡、庐江郡、牂牁郡、敦煌郡。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地界,后逐渐南迁,并在南方稳定长足地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典型的南方大族。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谢姓名人就是——谢安。01推官游玩纵情山水谢安,字安石,是东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名士。其出身于名门世家,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在童年时期,谢安就表现出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调畅,工于行书。因而被王濛和宰相王导所赏识。在谢安少年时,就被朝廷征召为官,但谢安不想凭借出身和名望去获得高官俸禄,因......
我很喜欢晋朝,喜欢谢氏家族,我很喜欢晋朝,喜欢谢氏家族,能沉下心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即刻扫码,参与谢氏家族话...
四川谢氏,请问下各位同宗长辈“福显正朝纲家邦万代兴”这十个字在哪一支?家里老人走了,信息断...
谢氏在东晋崛起得益于谢鲲在朝廷的声望,谢氏在东晋崛起得益于谢鲲在朝廷的声望以及谢安堂外甥女褚蒜子,琅琊王氏对谢氏崛起并...
仁义镇小冲湾,罗渡谢氏重要发源地,湖南省耒阳市仁义镇罗渡村小冲湾,一个自然村落,位于湖南省耒阳市西南边陲,是罗渡谢...
...
...
...
...
郴州城南谢氏:始迁祖世邦公,原籍江西泰和。明洪武中,以进士宰衡阳,卜宅郴城南。郴州半都谢氏:始迁祖景贤公,宋时由江西永新侨茶陵,寻徙郴州半都。资兴谢氏:始祖汉夷吾公,传四十八世至昌公,字建中,元至顺元年(1330)由江西永宁(今宁冈)徙居酃县十一都上馆,生有六子,五、六子居酃县;长子士崇,名寿官,字三公,明洪武3年(1370)由上馆徙兴宁程乡蓼江市铁炉州;次子士魁,字敬全,徙程乡三都马头上;三子士贤,字孟昭,徙程乡鲁塘;四子士聪,字远明,明洪武7年(1374)徙水东。族谱创修于清雍正13年(1735),1927年五修。永兴长庆乡石虎村谢氏:始祖什公,字子季,元时自吉安泰和鹅颈丘徙衡耒阳,居白沙堡。数世至通鉴,明初由耒阳徙永兴,居石虎洞,为永邑谢氏鼻祖,后人繁衍于县境内北关外、石老虎等处。桂阳城西塘边谢氏:始迁祖嫩十二公,原籍江西泰和鹅颈塘,元世祖年间辟征投楚,守御桂阳,卜居城西塘边。宜章东......
(1)坡谢村谢姓,始祖从山西太原府迁至太康县定居。到明万历二十二年有兄弟三人外迁,其中一人分居到毛桥西,开荒种地,称坡谢村;另外兄弟二人到汴岗西北开荒种地,后建立家庙祠堂,称东谢堂、西谢堂村。谢氏族谱之前曾修过两次,清宣统元年(1909年),有五十三世谢中楷续修,1987年五十七世谢国礼再修,族谱辈字为:仲景延凌上奇,明恩大廷君兴,清中文心同宗,世守祖德常存。1987年又续:绍文宗成康,述哲尊贤良,先德传芳远,英杰庆锦堂,晋舜占魁位,宝树延繁昌。(前后两次续谱辈字有误待查)坡谢今有145户660人,东西谢堂有110户560人。(2)固城谢桥谢姓,始祖于明初在山西大槐树下集合,用扁担箩筐将两个儿子挑到了扶沟县南四十里解庄落户,开荒种地。因村东有条河,河东有奶奶庙,为了到奶奶庙烧香,架了一座桥,称谢桥,后解庄改成了谢桥。清末谢姓出了个秀才谢法彦,拜坟祭祖时,本庄的老村民解姓人也跟着拜坟,从此,......
申伯周宣王移封其元舅申伯于谢,建立申国(即南申国),谢人失国以国为姓,而四散在以南阳为中心,一部迁到淮河上、中游一带,近者如今信阳、罗山、汝南、阳夏,远则到今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此期的知名人事:鲁国(今山东)有成大夫谢息;湖南谢沐已成为谢氏聚居点,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即置谢沐县。“迁申于荆”后,谢姓一部份南迁潇水流域,一部份入重庆涪陵。◆2西南涪陵谢氏和三谢蛮溯长江三峡而上迁到涪陵的一支,与巴人杂居融合而成著名的涪陵谢氏——【东汉末年,有谢本者请求以丹兴(今四川黔江)、汉葭(今彭水县东)二县设涪陵郡,得到批准】。尔后有三支迁出,西迁至蜀郡(晋初有北迁至陕西渭南者)、东汉南迁至南中地区永昌郡(今云南保山一带)者及东迁黔中“牂牁郡”者。东迁黔中的谢氏,与散居在黔境的濮人、越人、僚人杂居通婚,成为部落领袖,后演变为汉唐著名的“三谢蛮”。史志人事有:谢暹西汉末年牂牁郡功曹谢暹【前22-36年......
...
...
...
四言通用宗祠楹联系承申伯;源出洛邑。——全联典指周宣王时,为申伯作邑于谢,后为氏。乌衣望族,风羽名流。——来自广东连平陂头复澈公祠,上联典出乌衣在江苏省江宁东南,南朝宋谢弦微等望族居乌衣巷。下联典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之孙谢超宗,陈郡夏阳人。好学有文辞,帝大嗟赏,曰“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矣”。庭生玉树;世济凤毛。——上联典指东晋名将谢玄,”下联典指南朝齐阳夏人谢超宗.乌衣望族;宝树家声——来自于世界谢氏宗亲会程门道学;江左风流。——上联典指北宋谢良佐,为理学家程颐四大弟子之一。下联典指晋谢安,风流洒脱,人称风流宰相。托佣复仇;蔽障解围。——上联典指唐谢小娥,改男装托佣仇家,手刃仇人,报杀父杀夫之仇。下联典指东晋谢安侄女谢道韫聪慧有才名,曾以青绫步障自蔽,为小叔解围.忠义两尽;节孝双全。——上联典指南宋谢枋得,拒仕元,绝食而死。下联典指清谢万程,居唐县,家贫不能葬父,妻卖身葬翁,郡丞感其孝,县......
谢公屐的发明南朝宋康乐侯谢灵运喜游名山大川,穿带齿木鞋。为了上下山方便,他把鞋齿作些改进,将死齿改为活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可以省却许多力气,身体也更容易保持平衡。在西晋以前,男女除穿履(单底布鞋)、舄(复底布鞋)、长(革幼)靴(长筒靴)外,还盛行穿木屐。为了表示男女有别,将男用木屐做成方头,女屐做成圆头。西晋以后,男女混一,皆穿方头木屐。名士阮孚素好木屐,曾对人修屐,喟叹一生不知要穿坏几双;谢安指挥钥巴水作战,也穿木屐,得知前方获胜后,高兴得把鞋齿都折断。但他所穿的肯定还是死齿屐,因为如果可以拆装自如,哪里还有折断之理。所以,活动齿木屐的发明权无疑是属于谢灵运的。由于他的爵位本是康乐公,人宋后才降为康乐侯,因此,人们多沿用旧习,称他为谢公;而他发明的活齿屐,也被称为谢公屐。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白梯。”“千金”的来历南朝梁司徒谢肋幼聪......
在宋朝,谢姓只有不到40万人,而如今谢姓子孙已经超过一千万,而且在很多地区,谢姓占有大半个县大半个镇,不过有些镇,镇上未必都是姓谢,但却以姓谢命名,成为今天乡镇,应该跟谢姓都是有些关系。除了以下几个,可能还有些没有记录在此。谢家镇四川眉山彭山县谢家镇又称谢家场,原本是清朝时期一谢姓在此经商,后来因为住户越来越多,就成了集市而得名。有“搬不空的谢家场”之美称。位于四川眉山彭山县。全镇人口2.76余万人谢集镇河南商丘梁园区谢集镇位于商丘市区西15公里,是国家亿斤粮食储备库、全市最大的石油储备库、全国四级红旗车站—谢集火车站、35万伏变电站坐落镇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镇人口4.1万人大谢集镇山东菏泽巨野县大谢集镇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史达2000多年。西周初武王封周公之子茅叔于此地,改为茅国。秦时设昌邑县,隶属砀郡。西汉初在昌邑设山阳国,封梁孝王之子刘定为国王。汉建元五年(前136年),改山阳国......
宁化城关谢氏家庙,宁化城关谢氏家庙,坐落于城关薛家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与左侧纪功堂、右侧襄功堂连为一体,祠前有300多平方米的大坪,祠后有200多平方米的花台。...
...
...
...
...